自学窗口 > 物联网医学

物联网医学的历史、发展与展望-智健简明基础

2021-02-22

物联网医学

“物联网医学”是指将多种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医疗行业的设备中,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医院、病人与医疗设备的整合。然后通过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过程为医学服务。这一技术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起到云连知名专家,端享现代医疗的效果。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手机软件,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可以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功能也研发的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强大。主要是不像过去的那么简单死板,而是发展到了可以和电脑媲美,同时又具有随身携带和全天候的特点。由于手机软件与电脑一样,所以在下载手机软件时还要考虑你购买这一款手机所安装的系统来决定要下相对应的软件。早期的手机主流系统含有:Symbian、BlackBerry OS、Windows Mobile.但在2007年苹果推出了运行自己软件的iPhone;Google宣布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苹果跟安卓两款系统凭借强大的优势,迅速占领手机市场大部分份额。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特别适用于分级诊疗,诊断,鉴别诊断,预警和疾病管理。


视频识别

视频识别主要包括前端视频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中间的视频检测与后端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由于视频识别需要前端视频采集摄像机提供清晰稳定的视频信号解决不同的需求,因此视频信号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视频识别的效果。这一技术同样可应用于医疗和中医药工作。


传感器

传感器(英文名称为transducer或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同时让物体慢慢活了起来而进行智能处理。通常根据基本感知功能将其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医学上也应用很多传感器,例如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应用的眼动,口鼻气流,胸腹运动,血氧饱和度和心电传感器。


感知层

通过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和物之间的通信,而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感知层,需要通过感知层感知物体,并且获取所需信息内容。同时能将感受到被测量物体的信息,或者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它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在医学上则是满足诊断和鉴别诊断,甚至疾病预警和管理等要求。


智能处理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某项工作即为智能处理。在物联网医学中,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参数的监测后即可进行智能处理。例如诊断早期肺癌所做的CT筛查,传到云端后将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即属于智能处理。


物联网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含有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三大流程的诊断工作即为物联网诊断。例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推出物联网医学“3+2”肺癌早期诊断法。通过手机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将病情、病历等发给呼吸科“肺结节专病门诊”医生,同时上传CT片、肿瘤标志物、肺功能信息,医生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便早发现早期肺癌,即是物联网诊断之一。


手术机器人

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用于手术的综合系统,即称为手术机器人。其中也包含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流程。目前主要用于心脏外科和前列腺切除术。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